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暑期演藝市場觀察——上新了!曲山藝海
發布時間:2023-09-08 22:42:03 文章來源:百度新聞
第十五屆親子劇節、開心麻花最新濟南原創大戲、小劇場呂劇《山伯》、泉


【資料圖】

第十五屆親子劇節、開心麻花最新濟南原創大戲、小劇場呂劇《山伯》、泉城文藝廳……作為演出市場旺季,2023年暑期以來,濟南演藝市場持續“升溫”,且創新不斷,帶動泉城文旅消費熱潮。濟南沉浸式兒童劇“破壁出圈”,上央視后一票難求

《蹦跶、元寶和咕呱》亮相央視9月4日20:00,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CCTV2)《經濟半小時》播出《文化消費“爆款”調研》系列《沉浸式演出能否“破圈”?》,節目圍繞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山東省首部沉浸式互動兒童劇《蹦跶、元寶和咕呱》,從創作、排練、演出和觀眾反饋等方面介紹了這部沉浸式兒童劇“破圈”的秘密。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熱烈反響,不少家長和小朋友紛紛表示想要去劇場親自體驗,還有很多已經看過的孩子強烈要求“二刷”“三刷”。應觀眾要求,濟南兒藝決定于9月9日(本周六)下午3:00、晚7:30緊急加演兩場。沒承想,開票即售罄。“隨著新型業態的逐漸興起,沉浸式演藝在文旅行業的熱度前所未有,而沉浸式兒童劇卻并不多見,所以《蹦跶、元寶和咕呱》一經推出就一票難求,成為文化消費市場上的一大亮點。”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黨支部書記任曉坪介紹,《蹦跶、元寶和咕呱》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兒童劇,故事的三個主人公——不會飛的小鳥蹦跶、迷路的寵物鴨元寶和聲音難聽的小青蛙咕呱,分別有著各自想要實現的愿望,于是當他們得知森林中最高的那棵樹上有一位會魔法的樹精靈,便踏上了尋找樹精靈的旅程,一路上他們遇到了森林里性格迥異的動物們,由此產生了一個個的小故事。為了讓40個低齡孩子同時放開父母的手,全神貫注地觀看一場60分鐘的演出,團隊5—6分鐘就變換一個新的場景,還有新的角色出場。在全體主創團隊的共同努力下,7位演員在1個小時內完成了11個故事情節、演繹了14個角色,而且每個角色都被賦予了迥異的性格,得到了小觀眾的認可。《蹦跶、元寶和咕呱》是濟南第十五屆親子劇節的演出劇目之一。自7月8日開幕以來,一直到8月28日,共有來自省內外的9臺20場精彩兒童劇亮相本屆親子劇節,為近萬名小朋友和家長帶來愛與戲劇的力量。其中,沉浸式、環境式等新模式及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類的兒童劇是亮點。不止在劇場。今年暑期,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還為濟南章丘區垛莊鎮的若谷山居量身定制了沉浸式互動兒童劇《若谷精靈——森林大冒險》,從而將文化演藝融入露營和民宿業態。該劇將奇幻冒險的趣味故事與舞臺劇巧妙結合,是一部充滿愛與快樂,同時兼顧環保意義的兒童舞臺劇。演出現場掌聲笑聲不斷,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精彩靈動的藝術表演,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難忘的夢幻之旅,也成為景區的“引流利器”。傳統戲曲新玩法,年輕人被“圈粉”除了孩子們的最愛,還有很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創新劇目也在這個暑期紛紛涌現。小劇場呂劇《山伯》8月26日、27日,由濟南市呂劇院出品的小劇場呂劇《山伯》在山東省會大劇院上演。該劇以現代人的視角,用呂劇的形式對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進行重新演繹,并以梁山伯為主線,對原故事進行了大膽解構,將民族歌劇的心理現實主義排演原則,和呂劇生動親民、通俗易懂、善于抒情的藝術特色結合起來,展現人情之美、人物之美、人性之美。劇中表演亮點十足,既有梁山伯犧牲自我換祝英臺幸福生活的感動情節,也有山神反串銀心的表演、四大才子使用當代流行語的插科打諢。音樂則巧妙融合了《梁祝》協奏曲的經典音樂元素,又穿插著當代流行歌曲的音效,還不失呂劇唱腔的特色,亦莊亦諧,令人耳目一新。這樣一臺先鋒性、實驗性、探索性的小劇場戲曲得到了眾多觀眾的認可和喜愛。一些年輕觀眾之前從未接觸過戲曲,欣賞該劇后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而老戲迷們也對該劇形式內容的創新表達深感驚喜,“看到了年輕呂劇人的創新能力”。《天才少年》開心麻花為濟南量身定制的第三部原創大戲《天才少年》也于9月1日—3日在濟南舉辦了全國首演,吸引不少大學生乃至外地年輕人前來。該劇在“麻氏爆笑”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創新元素,如“時間循環”——假扮天才鋼琴師成名的楊項,被無限循環地困在了4月1日。就在這一天,他的偽裝被戳穿,真正的自閉癥鋼琴天才李大智取而代之。楊項以為守住“天才”身份就能逃出這場循環,卻發現無論怎么做,他都還留在4月1日。不斷重啟的愚人節里,楊項試著不斷逼近真相。值得一提的是,劇中還蘊含著濃濃的“濟南味兒”。故事以濟南的城市生活為背景,劇中人物在臺詞、情節等細節處埋藏著濟南觀眾會產生特別共鳴的梗和彩蛋,更加具有地域氣質。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大四學生李駿達是開心麻花的“鐵粉”,他說,劇中出現的濟南元素,如芙蓉街、地攤文化等讓他感到驚喜,“這也是對我們濟南形象的一種輸出,作為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我感到很驕傲”。接下來,《天才少年》還將帶著濟南文化走向山東乃至全國。除了新劇,也有新人。9月1日、2日19:30,“戲聚周末·秋絢泉城”——2023年濟南市戲曲惠民演出季暨濟南市京劇院“優秀引進人才演出月”京劇專場演出第一場和第二場在北洋大戲院上演,市京最新引進的優秀青年演員攜《春草闖堂》《貴妃醉酒》《赤桑鎮》等經典唱段集中亮相泉城舞臺,引發觀眾一次又一次掌聲和叫好聲,再三返場。本周末,濟南市京劇院“優秀引進人才演出月”京劇專場演出第三場繼續在北洋大戲院上演。演藝市場“火力全開”,呼喚“演藝新空間”演出旅游市場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價值顯而易見。美團文旅研究院院長路夢西認為,“演出經濟”是文化消費與旅游消費的融合。演出市場的持續活躍,將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有力拉動區域內的住宿、交通、餐飲等多業態增長。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暑期(7.1-8.31)全國演出市場(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1.02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301.53%;演出票房收入102.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2.41%;觀演人數3256.1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06.70%。演出與消費相結合大有可為,有專家建議應充分利用好目前興旺的演出市場,首先是大力創新消費場景。鼓勵地方將演藝經濟作為打造特色節慶活動、夜間經濟、體驗經濟的重要內容。二是有效增加服務消費供給,持續提高服務供給質量。三是加快優化消費環境,優化交通組織安排,豐富周邊消費服務業態,為居民享受演藝消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演出市場復蘇熱潮的背后,同樣面臨著壓力與挑戰。從演出團隊和演出商的反饋來看,市場上仍存在消費動能不足的情況。專家們認為,當過去幾年積攢的消費熱情得到釋放后,演出市場將進入常態化階段。此外,下半年預計會有更多國際團隊進入我國演出市場,演出團隊區域間的流動性也會加強。在此背景下,國內團隊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就會明顯增大。“演出行業要在重視劇目創作、演出質量的同時,強化包括劇目、空間劇場等方面的運營能力。”有關專家表示,“現在不少城市在建設演藝新空間,從一線城市的演出市場看,數據大部分都是由演藝新空間而不是傳統劇場貢獻的。演藝新空間不僅是一個劇目生產或者體驗項目創作的概念,還是一種真正的文商旅融合項目,更強調具備商業運營思維”。值得一提的是,濟南已經開始發力演藝新空間的打造。8月22日,“登場了!泉城文藝廳”啟動儀式暨首場文藝發布活動舉行,確定超然樓、泉城廣場、山東省會大劇院、市中區老商埠、南豐戲樓等首批8個展演場地,未來將通過組織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生動鮮活的文藝發布、文藝快閃、文藝訪談、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推動形成以超然樓為中心、貫穿延展大明湖沿線、市內網紅景點交相呼應、全市文旅資源借力發展演藝新格局,提升“文藝+文化+文旅”城市IP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蘇文也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推動開心麻花與本土藝術院團、景區等文旅產業領域的合作,共同發力演藝新空間、旅游演藝及其他文旅融合新形式的創新打造,為濟南帶來更多市民喜聞樂見的精彩劇目和旅游演藝,不斷擴展濟南“曲山藝海”的新版圖。

記者:石曉丹 編輯:任曉斐 校對:高新

標簽:

精彩文檔:
最近更新: